本篇文章703字,读完约2分钟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预后极差。探索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表型的潜在发病机制,寻找在胶质瘤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潜在靶点,是目前神经肿瘤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和研究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在胶质瘤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肥肿瘤医院医学病理科研究员、副研究员陈筛选发现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关键小分子药物。相关的成果,题为激活JNK和p38 MAPK介导的zdhhc17驱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展和恶意进展,发表在《治疗诊断学》上,并被选为当前杂志的封面文章。 有人提到,约88%的胶质瘤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的变化,该途径调节转移性肿瘤的发展和类型。Gbm显示高mapk磷酸化(p-mapk)。 同时,p-mapk的异常表达是低总生存率(os)的一个重要预后标志,这导致对放疗或广谱抗肿瘤药物替莫唑胺(tmz)的耐药性增加。 然而,目前尚无特异性mapks靶向抑制剂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研究小组提到,zdhhc17((锌指dhhc-型含17)和map2k4在维持神经系统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当两者相遇时,就会获得致癌活性。zdhhc17和map2k4蛋白的复合物将持续激活JNK和p38信号转导和基因转录活性。最终导致胶质瘤的发生和恶性发展。 针对上述现象,研究小组分析了zdhhc17和ma2k4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利用mapk抑制剂复合物库筛选染料木素类药物。 研究发现,该药物不仅能有效抑制zdhhc17和map2k4的结合,而且能显著阻断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这项工作不仅揭示了胶质瘤的起源,而且为治疗胶质瘤和预防肿瘤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