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7字,读完约3分钟

姚树洁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联合国经济顾问

今年5月22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各项数据给人“高歌猛进”的印象。实现收入65.41亿元,同比增长44%,超出预期,活跃买家数大幅度增加,年活跃买家数为6.28亿。

与此同时,净亏损额从去年同期的13.79亿,上升到31.70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多。原因是营销费用近乎失控式增长,本季营销费用占收入比例高达112%,创造公司亏损的历史最高记录。

拼多多在资本市场上给人两点印象:一是不惜一切代价“花钱买用户”,但是,用户基数越大,亏损越多。很多人认为这种商业模式违背了营商的基本逻辑,最终将难以为继,甚至导致破产。二是拼多多的统计数据经常受到许多投资者的质疑,被称可能存在数据造假问题。

要知道,违背商业逻辑和数据造假,正是把瑞幸咖啡推向末路的两只“轮子”。 广东的康美药业,曾经也是表现“非常好的”,可惜因为财务和数据造假,几乎招致了灭顶之灾。

拼多多的商业逻辑能否行得通,时间会说明一切,而其报表数据的诡异,则是眼前值得关注的。

超过6.28亿的活跃买家数,粗略看,两个中国人就差不多有一个是拼多多的活跃用户,这有一点难以置信。进一步推算,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数据,全国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2.5亿,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在校青少年,如果按20%为其用户计算,则为5000万人。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约2.5亿,但是,使用拼多多的老年人用户有限,夸张点算30%为其用户,则为7500万。如此算来,全国16-60岁的近9亿人中,必须有5亿多人是拼多多的活跃用户,这数据可信度实在太低。

为了证明拼多多活跃用户的可靠性,我专门做了一个微信调查。其中,在三个有代表性、应答率超过80%的微信群中发现:在60岁左右而且有稳定收入的群体中,用过拼多多的占比为31%,青年研究生的占比是38%,收入中等偏上的中青年人群,占比只有15%。有三位被调查者特地说明不喜欢拼多多,因为物品质量不可靠。这个调查有其局限性,但无论如何理解,都无法验证拼多多数据的可靠性。

对比一季度移动月活数据(MAU)与年活跃买家数,更让人感到疑惑。拼多多最近一季度,移动月活用户增长仅590万,堪称断崖式下跌。如果说年活跃买家数代表了愿意买单的消费者,MAU则意味着上网逛逛看看的人流量。当人流量增长历史性暴跌,来买单的人却常态暴涨,“买单的人”比“来逛逛的人”要高出近三成,确实诡异。

瑞幸向资本市场讲的是“低价吸引用户、亏损扩大市场、最后变现”的故事。为了这个故事能够持续讲下去,瑞幸不惜数据注水、财务造假,最终导致股价崩盘。看好拼多多的人,无疑是看中其“6”亿多用户。但是,且不说“用户越多亏得越多”的生意经可疑,如果用户数据本身就有严重注水,那么一切假设都将不再成立。

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转型关口,投资者渴望有创值能力强的公司,但是,他们更渴望有对股民和社会负责任的公司。任何故意的隐瞒行为、造假行为,都不能掩盖公司的长期缺陷。负责任的公司都必须以长期绩效和股民利益为基本奋斗目标。瑞幸的教训是深刻的,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也是深远的。但是,大家都希望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够以瑞幸的不幸作为借鉴,也希望拼多多不会变成第二个瑞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