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这一“雕像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修正美国人的历史观,是为了“清算”罗伯特·李(Robert Lee)等邦联积极分子。

罗伯特·李将军雕像来源:报纸

本月1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爆发的种族主义冲突正在引起全国性的连锁反应。弗吉尼亚之后,美国南部一些州开始考虑、计划或开始拆除美国内战中的邦联地标。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率先拆除了四尊邦联领导人的雕像,其中包括一尊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

罗伯特·李是美国内战期间南方奴隶州的总司令。他曾率领邦联军队与北方军作战。但李本人政治主张温和,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战后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他被认为是“失败的英雄”,战后被赦免并担任华盛顿大学校长。

内战结束后,出于对邦联的怀念,美国南部各州广泛建立了纪念邦联时代的标志物。2016年,致力于促进种族平等的南方贫困法律中心报告称,美国至少有1503个地名和公共地名标志纪念邦联时代,这一统计数据“远远不完整”。允许南方各州设立纪念馆纪念邦联时代,一度被认为体现了宽容多元的“美国精神”。但今天,这种让美国人引以为豪、被认为是社会各阶层共有的精神,似乎就像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著名小说(也译作《飘》)的名字一样“随风飘荡”。

特朗普总统入主美国以来,各种种族主义事件频频发生。白人警察在执法中枪杀黑人青年,在美国引发了多起“非黑即白”的对抗,其中一些发展成了暴力冲突。在这次“雕像事件”中,感到委屈和不满的是白人至上团体,引发了暴力冲突。人们不禁要问,美国社会是否变得越来越不宽容,构成美国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是否已经分化。

对此,外交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凌胜利对海外网站表示,种族政治始终是美国社会的一个“裂缝”。虽然不会一直处于主导状态,但是一旦受到特殊事件的刺激就会爆发出来。这次弗吉尼亚事件就是一个例子,特朗普总统的声明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特朗普内心倾向于白人至上,这些人也在他的选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历任美国总统至少不能公开表达对这种思想的赞同,否则就会挑战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雕像事件”比之前的“黑白冲突”更加微妙。在过去警察执法引发的黑白种族冲突中,虽然对白人警察的责任有争议,但美国社会基本上持相同的观点,许多白人加入了为黑人青年辩护的行列。然而,这一“雕像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修正美国人的历史观,并“清算”罗伯特·李(Robert Lee)等邦联积极分子。许多南方各州准备跟进拆除类似纪念碑的消息,这可能会引起未来同情邦联的人的不满,进而导致新的冲突。

与美国社会基本形成共识且“非黑即白”的种族主义不同,“联邦制”和“邦联”之争在美国民众中的分裂效应更大。早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的“开国元勋”亚当斯、杰斐逊等人就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分歧,形成了支持加强联邦权利和维护州权利的两派。这些争议反映在美国成立的重要文件《联邦党人文集》中。时至今日,美国社会仍然有着强烈的捍卫国家权力、反对联邦权力扩张的思想,对邦联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情绪,但这次“雕像事件”就是对这种思想的挑战。

一个民族需要有统一的价值观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融入一个国家,必须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任何民族国家都是如此。然而,美国民族过去的共同价值观正面临严峻挑战,其结果是,美国本身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可能会被撕裂。(文本/王少珍海外网络)

编辑: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