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17字,读完约12分钟

[战争与疫情推理]中国经济孕育着哪些新机遇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茅日升研究员

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节奏,而且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疫情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给已经困难重重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年,也是全面战胜贫困的一年。疫情不仅影响了国内消费、投资和就业的增长,也影响了外部市场需求,将给中国出口增长带来明显压力。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改善,复工生产不断推进,生产生活秩序不断加快。如何加快经济转型改革步伐,有效应对和抵消疫情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设定脱贫任务,已成为当前我们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新消费和升级消费正在逐步增长

扩大消费是对冲这一流行病不利影响的一个重要焦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14年到2019年,消费增长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内需的作用明显高于外需,但消费增长拉动经济的作用不稳定。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8年达到76.2%,但在2019年显著下降,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疫情爆发以来,对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以餐饮、酒店住宿、旅游、影视娱乐、交通运输为代表的服务业影响最为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其中商品零售总额下降15.8%,餐饮收入下降44.3%。随着国内恢复生产和恢复工作的逐步发展,消费支出的下降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总体而言,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降低。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广泛传播,外部需求也呈现出严重下降的趋势。虽然中国复工生产步伐逐步加快,但除部分医疗器械和口罩增长较快外,整体出口增速明显下降。目前疫情何时完全结束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从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不确定性和中美贸易的前景来看,依靠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在内需缓慢上升的同时,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要承受外需持续下降的风险和压力。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抵消出口增长的下滑,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h/】从扩大内需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短期来看,消费下降的压力主要来自疫情的严重冲击,尤其是一些低收入和流动人口群体的收入下降明显。中国加快恢复工作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扭转内需和外需同步下降的基本趋势。就业市场压力依然十分突出,消费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短期内可以以代金券的形式尽快补贴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中低收入群体传统消费的稳定,增强消费者信心和能力,避免短期内大量中低收入人群消费过度压缩,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第二,依靠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积极开拓新的消费市场,改变消费模式尤为重要。突发疫情导致全国各地区严格的人口流动控制和隔离措施,但人民的基本生活总体上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线上消费、与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物流配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抵消了部分传统消费下滑带来的损失,凸显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拓展消费市场、引导新的消费需求、实现消费模式转型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未来进一步拉动内需方面仍有很大发展。一方面,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这种新的零售平台不仅作为中间商出现,而且成为整个供求产业链中商品交换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提供者。对于消费者来说,电商平台进入消费者。生活方式,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的产品需求和服务组合,成为消费者的组织者和购买者;对于生产供应商来说,电子商务可以利用供应商掌握的大数据资源,为供应商提供准确的消费需求信息和对其生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显著降低市场上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这种新的零售方式全面重构了传统的物流体系,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减少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企业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中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促进消费增长提供了更多机会。数字基础服务已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领域;大量传统行业+数字跨境机会应运而生;同时,数字技术推动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激活新领域的就业。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完全替代传统零售,而是更多地促进传统零售从业者的升级。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大多数线下摆摊的个人都融入到平台中,规范管理,拓宽收入渠道,降低社会综合管理成本,增加全民福祉。电商平台也帮助很多传统品牌完成互联网基因重组改造,让各种技能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灵活多样的就业。

第三,加强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对农村的渗透,帮助农村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激活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和潜力。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最直接动力。从长远来看,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水平。高收入群体消费欲望强烈,增长速度有限。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阿里巴巴在全国29个省的700多个县建立了3万多个农村淘宝网站,建立了6万个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农村电商平台有100多万农村卖家。蚂蚁金服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下属的小额贷款机构中禾农村信贷共同推动精准扶贫。计划覆盖300个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为近1000万小微企业提供支付服务。加快农村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是未来农村扶贫、增加农民就业、实现农村振兴和激活农村消费潜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强调

【/h/】目前,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被公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自疫情爆发以来,基于互联网的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发展潜力得到了凸显。目前,疫情已进入全球快速传播阶段。扩大对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总体形式,而且有助于降低长期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互联网支持的新技术发展将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和规模经济,减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疫情期间,依托我国近10年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积累的坚实技术基础,大数据中心支撑着数亿人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效应对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在疫情期间,云计算展示了云数据中心强大的基础设施功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下,受疫情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将继续加快。工业互联网被列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5g等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和逐步普及,将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势头下,为了扩大空的工业发展,降低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新基础设施的扩建将显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供应链环节,节省了大量成本。近年来,中小型沿海工厂遭受外贸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扰,是制造这些产品的最佳选择。这种短而快的定制生产和销售也为他们节省了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资金成本。数据化工厂通过开放零售端和生产端的数据,将整个生产过程细化为几个节点,并对每个节点进行监控。整个订单过程由跟单人员进行监控和预警。通过互联网和数据赋权,促进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升级。过去,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企业可以直接购买计算资源,而不是购买服务器来建造自己的机房。云计算将计算资源的供需转化为高效的网络模式,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它已经成为人类在城市治理、交通调度、工业制造、医疗保健、家庭娱乐、网络教育等领域的有力助手。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过程制造的数据控制、生产线升级、过程改进、设备故障预测等方面开展工作。

新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碳经济,将有效推动经济转型步伐。疫情期间,将2020年12月和2019年同期中国的排放量与NASA的卫星云图进行对比,发现二氧化氮水平大幅下降,空气污染大幅改善。这进一步凸显了加快经济转型、尽快淘汰低端落后和高污染行业的紧迫性。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快速发展有效支持了在线办公,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出行频率,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物排放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事实上,由于肺炎在新冠肺炎的传播,特殊时期的技术推广应用进程大大加快。经过这次事件,所有行业和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只有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出改变,才能有足够的适应性。从全球来看,中国在远程办公方面的进步远不如美国。到2017年,美国有3000万人在家远程工作,分别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和19%。到2018年,中国远程工作者的数量估计在490万左右,普及率较低,未来发展巨大。在新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新技术和新能源,不仅将直接促进污染监测、预防和减排,还将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引导智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动力。

优化商业环境将迎来更多红利

【/h/】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环境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逐渐外迁。特别是2018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越来越大,制造业外移的压力似乎越来越大。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短期内对全球产业链的完整性影响更大,未来更多的产业链将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同时,反全球化的趋势也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的转移和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客观规律长期作用的结果。考虑到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工人素质、市场规模等诸多综合因素,其他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中国的系统性巨大产业链形成显著的替代效应。将整个产业链大规模移出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个现实合理的选择。目前,更多的产业链转移是由于中国要素禀赋自我变化的自然结果。此外,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处理和应对再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突出优势和能力。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就,特别是在应对疫情的政策选择上,中国采取的政策更加稳定和有针对性,中国以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

从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和行业整体实力来看,中国大陆市场的投资前景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虽然国内疫情的有效遏制增强了中国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但从长远来看,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对海外和国内投资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放缓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优化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和费用,既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疫情爆发以来,减免公路通行费、小微企业增值税、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措施,不同程度减轻了企业负担,改善了企业经营环境。今后,仍需深化流通服务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原则,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降低各种市场主体的行政成本,推进简政惠民,加强公平公正监管,为各类市场投资者创造稳定、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激发企业投资信心和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