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6字,读完约3分钟

【/h/】在两个百年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提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符合。

建立一个社会治理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每个人都是负责任的、认真的和享受的。这次全会提出的这一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国家治理大局、推进社会治理的高超智慧,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的任务以来,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治理、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全会部署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上, 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基层活力不断产生。

准确理解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对于澄清概念和提高认识大有裨益。一方面,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治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其中,社会建设得好不好,运行秩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另一方面,社会治理的创新也可以促进国家治理的进步。社会治理大多处理具体问题,因地制宜很重要。在中国的改革逻辑中,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辅相成。正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治理方案,开辟了国家治理的有效路径。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意义。客观地说,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风险、矛盾突出的时期。面对这种情况,光靠政府一个人打是远远不够的,老办法治头治脚是不行的。要加强系统思考,形成各方合力。这次全会提出,人人有责,人人有责,人人享有,也就是说,人人都是社会治理的责任人和受益者,都要有社区意识。

提高认识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行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首先要加强创新。20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乔峰镇诞生了乔峰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如今,无论是北京实施的街头举报和部门登记改革,还是上海利用大数据打造城市大脑解决社会治理问题,这些创新措施都打磨了乔峰经验的特色,堪称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矛盾总是会层出不穷。旧方法不能解决新问题,治理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此外,为了建立一个社会治理共同体,应该努力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具体而言,要完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和机制。我们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形成一个基于长远的机制。只有把制度的堤坝筑得更牢,把法律的栅栏编得更严密,才能使社会治理走向长治久安,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社会安定有序,才能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安全中国。这也是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