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3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制造迎来亮点时刻

[经济接口]

10月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所和贵州沾阳重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交付仪式。双方共同研发的南极二号极地全地形车将前往南极,帮助南极探险。

以前中国人去日本买电饭煲,德国买菜刀,美国买手机。悄悄的,国货崛起,华为手机压着苹果、海尔、美的全球布局。此外,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正在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无穷无尽的动力。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蛟龙深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复兴标准动车组等大国。中国的制造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竞争力日益增强。

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此后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国制造,从硝烟中冒出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制造业如何由大变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1.70年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

[案例]

智能马桶,可以根据语音指令进行清洗消毒,还可以唱歌播报天气;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智能浴缸,有门可进,不用抬腿& hellip& hellip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九木厨卫有限公司,众多智能厨卫产品惊艳全场。

走进九木智能制造车间,你会看到大量的工业机器人有序运行。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车间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后,生产效率提高了80%,制造能耗降低了40%,生产线人员节约了600人,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九木董事长林晓发表示,多年来,九木坚持自主创新,每年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投入不低于总销售额的5%,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工厂的改造反映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变化。纵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这些亮点令人振奋,这些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

【/h/】1949年,鞍钢第一批铁水冲出来,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52年,第一台蒸汽机车研制成功。如今,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中国大地上驰骋;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生产线。2018年全国汽车产量突破2780万辆,连续10年世界第一& hellip& hellip

【/h/】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的粗加工产品。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的最大制造国。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的28%以上,成为推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表示,十八大后,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实现了在主要领域和方向占据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高铁和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一批以华为和CRRC为代表的领先制造企业。

【/h/】如今,高铁动车组已经成为中国美丽的名片,走向了国外;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和通信设备行业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神威& middot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多次获得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榜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网络化新时代。2018年,中国手机、电脑和彩电产量分别达到18亿、3.1亿和1.9亿台,占全球总产量的70%至90%。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的制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方式更加高效,产品质量加快,从利用成本和承接全球制造到自主R&D和创新突破,从主要依靠劳动力到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中国不再是只能批量生产其他国家创新产品的国家。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在BBC拍摄的纪录片《在中国创造》中,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感叹。

2。正处于翻越山脊的关键时期

[数据]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研究中心高级统计师赵清河表示,9月份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虽然仍低于门槛,但总体繁荣程度较上月有所改善。随着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标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达到第三季度最高点54.4%。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李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看清差距和不足,是自信和实力的体现。总的来说,中国工业制造业仍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中低端,表现在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提高质量和效率、数字化和智能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都是人控制的。李表示,目前我国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较低,高端专用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制造业面临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问题。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也表示,由于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高端制造业技术门槛高,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虽然中国在R&D的投资强度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从技术红利期到实际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h/】从外部环境来看,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全球制造业出现疲软迹象:美国制造业十年来首次萎缩,德国制造业正经历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表现,日本、英国等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数月低于门槛。专家分析,美方挑起经贸摩擦,破坏全球供应链,是制造业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立斌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中美经贸摩擦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冲击中国工业生产。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翻越山脊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牺牲一定的增长率,产业治理和政策调整也会影响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

国外制裁、断供等手段的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和短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辉表示,中美经贸摩擦再次提醒我们,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认为,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中,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国拥有一系列在本轮改革中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包括世界第一人口、世界最大国内消费需求、世界最大最全面的现代制造体系、世界领先创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市场。

如果将这些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就有可能率先形成全新的智能基础设施、全新的智能生产范式和全新的智能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制造业创新升级的领跑者。王鹏说。

3。从大到强,全靠自主创新

[视点]

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会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不同的职业鞋,比如跑步时会穿特殊的跑鞋,这就意味着制鞋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更应该注重功能性。361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侯表示,只有加大对的投入,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后劲,模仿别人,用自己的技术,很难赶上别人。

美国作家沃马克在他的畅销书《改变世界的机器》中写道,一个国家要想生活得好,首先必须生产得好。这句话说明了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技术集成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大型复杂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成为制造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制造业遇到了新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李阳表示,过去,中国有一条现成的道路可供发达国家参考。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已经由小变大。未来,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李也认为,要推进制造业强国建设,就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并不矛盾。自主创新的目标是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自主控制,但不排除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交流合作。要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跨境融合。另外,无论是优化存量,进行绿色、智能化、高端化的技术改造,还是发展增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都需要投资支持。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专家建议将科技创新作为应对复杂国际形势、解决国内实际问题的重点,从创新政策环境、R&D机构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努力掌握自己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要以产业链为重点,布局创新链,建立健全R&D共性技术机构,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转移。

未来5到10年将是全球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模式的重塑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突破瓶颈,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黄立斌说。

苗伟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珍惜已取得的巨大成就,采取更加进步的态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进程。